中国大棋局之越南篇
一、中国对越南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
对越南,中国一直因地理原因,难以征服。但是,越南与中国有基本一致的经济生活方式,在文化和社会体制上,也真心学习中国。同时,又努力在中国面前保持独立性。中国对越南基本采取藩属政策。19世纪末,法国占领了越南,对中国西南腹地渗透,并在客观上,将现代文明引入云、桂两地,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。在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帮助越南共产党经过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,实现了国家统一。中国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,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战略环境。这一阶段,是中越关系的蜜月期。
随着越南完成统一,其统一法属印度支那的遗产,成为地区霸主的意向也逐渐明显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越南越来越明确地实行亲苏远华的政策。在客观上,就是配合苏联,意在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。这与中国的战略目标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。柬埔寨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。
在柬埔寨,波尔布特进行了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“新人”实践。在红色高棉组织内部,不断进行清洗,造成了韩桑林、洪森等逃亡越南,请求越南帮助,结束波尔布特的统治。越南趁势在1978年底,出兵占领了柬埔寨大部,扶持韩桑林傀儡政权。
中国则在1979年春节期间,对越南发起有节制的自卫反击战。战略意图是围魏救赵,希望将越军主力由柬埔寨调回越南。但这个战略意图没能实现。中国在即将进入以河内为中心的平原地区时,断然收兵回国。之后,就以持久战策略,与越南展开长期对峙,对各军区部队实行轮战,以增加实战经验,并以这些经验,成为装备、战法改革的初步动力。另一方面,就是支持柬埔寨抵抗力量,以西哈努克国王为核心,结成民族抗战的统一战线,开展持久的抵抗运动。这一时期,是中越关系最恶劣的时期。
在这个时期,中国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的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统一阵线,与西方展开全面战略合作,大大改善了自己的战略环境,推动了改革开放。另一方面,也一直积极谋求与苏联改善关系。中越关系是在这个背景下,作为一个次要的问题考虑的。
邓小平亲自提出了中苏关系改善的三大障碍,核心是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。另两个是苏联入侵阿富汗,以及中苏两国在边境线的军事对峙。以中国承受的压力论,后两个是主要的。但把柬埔寨问题提出来,意在直接打破苏联包围中国的战略企图,且彰显中国不以自己的利益为根本考虑,而是坚决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大国气度。而苏联方面,则不肯放弃控制印度支那半岛,与美国在东南亚形成直接对峙的均势的战略目标。在这个背景下,中越关系就成为整个世界战略格局的焦点。苏联平均每天援助越南超过100万美元,而越南将其中的80%都投入了对柬埔寨的侵略和与中国的对抗。在经济上,苏联和越南,已经越来越难以承受。
最终,苏联决定在战略上实行全面收缩,改善与中国的关系。1989年5月中旬,戈尔巴乔夫访华,与邓小平举行会谈,邓小平正式宣布:中苏两国关系,“结束过去,开辟未来”。
当年秋天,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停止对越南的轮战。越南也因失去苏联的援助,决定甩掉柬埔寨这个包袱。1990年春,两国在边境线停火。9月3、4两日,中越两国的总书记、政府总理,在成都举行会谈,签署了协议。当月底,由武元甲率越南代表团参加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活动。可以肯定,在政治风波后,美国对中国以压促变的背景下,中苏、中越因共同的社会制度、意识形态,走向缓和,甚至互相支持,是一个必然的趋势。
1991年底,苏联解体。中国和越南都遇到了严峻的压力。中国因为有几十年建设和改革的基础,邓小平发挥了“不动摇”的作用,比较顺利地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。而越南则直接进入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危机。唯一的出路,就是借鉴中国的经验,坚持共产党的领导,实行革新开放。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,初步摆脱了危机。但之后,就进入了内外政策的迷茫期。
二、越南的内外政策的迷茫
不必讳言,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,就是要在保持主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的前提下,再造、扶持一个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过程。社会利益的多元化的过程,也是对原有的比较低水平的、僵化的、简单的社会主义的认识,不断深化、发展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各种不正确的,或者说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的,代表资产阶级和小私有者的利益的思想意识,一定会对整个社会的思想,包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,以及党的理论工作者,都产生相当的影响。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,都有可能有意无意地,成为一些“新阶级”的代表。各个社会主义国家,在改革开始的时候,对这个问题,不是没有认识。在主观上,其实都是希望既推进改革,又能保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,最终使社会主义能够结合民族和时代的现实情况,得到丰富、发展,而不是改旗易帜。但是,实践证明,如果这些国家的领导核心,即无产阶级政党,没能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、保持、深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没能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,则改革必然会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。苏东波就是走上邪路的典型表现。而越南实际已经发生了和平演变的现实危险。
就越南内部而言,党掌握着各方面的权力。但是,越南共产党并没有如中共一样,经历过探索中的巨大挫折,而后深刻总结经验教训,最后在思想上、政治上,独立自主地探索,最后成熟起来的过程。简言之,就是没有经过由长征到延安时期的过程。客观地说,越南革命和统一的过程,其持续时间之长,牺牲之大,仅次于中国革命。但是,越南实际是在苏联和中国的支持、援助下,在冷战的大背景下,没有经历重大挫折,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个过程的。表面的艰苦卓绝,使其地区沙文主义情绪有了“历史基础”,而一路向前的成功,又使得这个党的思想基础没有真正扎实地树立起来。就这样,在实现统一后,苏联由于自己的战略需要,给予了越南不恰当的支持和引导,使其地区霸权主义情绪膨胀,直接走上了以对外扩张,而不是本国的建设、进步作为合法性基础的错误的道路。之后,在这条道路上遭到 惨痛失败后,为了摆脱眼前的经济社会危机,又简单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的表浅的内容,走上了革新开放的道路。这样一条道路,不恰当地把所有的合法性都建立在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、国力增强这一个点上。一旦这个点遭到挫折,或者不能不断发展,就会再次陷入全面的危机。目前越南在与中国的关系上遭遇的困境,内因即在于此。
就是在上述的内部问题的作用下,越南的对外政策,也走上了一条自作聪明,看似“左右逢源”,实际左支右绌的道路。表面看,越南似乎很精明,利用了中国和平崛起,美国以重返亚太对中国进行遏制的大势,表现出明显的亲美的意向,又以自己的基本制度、意识形态与中国的一致性,确保中国相信,越南不会真的完全倒向美国。这样,作为一个曾经与美、中两个国家发生过战争,使这两个国家对其心气有一定认知的地区性大国,越南就可以左右逢源,保持自己相当的独立性,且得到这两个国家向其投入的最大利益。但是,这却使越南实际陷入了左支右绌的境地。
根本原因,就是今天的越南,比不得当年的中国。最根本的一条区别,就是越南的体量,永远无法与统一的中国大陆相比。在同等的体制和战略意志下,中国可以在美苏面前保持独立性,并巧妙激化、利用美苏矛盾,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战略环境。而以越南的体量,是很容易陷入乌克兰的困局的。作为一个两个大国甚至大的国际政治集团都无法放弃的前哨,总是希望追求左右逢源,却无法摆脱东拉西扯,不死不活的命运——这个东拉西扯,对乌克兰是偏重于地理的概念,对越南则是一个政治概念。
进一步分析,因为中国的体量太大,用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,除了共产党,别的什么组织或者国家,即便是给全体中国人开饭,他就是有那么多的米,也没有那么大的锅。这个共产党,是指始终保持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的共产党。只有这个共产党,才能使中国有基本的稳定,进而逐步走向繁荣发达。而以越南的体量,美国是很容易在其内部组织代理人,完成和平演变的。之后,如果中国没有和平演变,越南也许会被美国当作一个样板,加以一定力度的扶持。但是,中国必定会努力对越南施加自己的影响。就是在差不多的处境下,各方面条件比中国和越南都远远优越的乌克兰,就是现在这样的乱象。如果中国也发生了和平演变,美国就不再需要特别扶持越南这样一个样板。以越南自身的条件,作为西方的附庸,其价值实在有限。以附庸地位换民生改善,都是不可能的。
理解了这个基本面,也就理解了越南的一些做法,以及这些做法导致的越南的现实的困境。具体情况大家都清楚,兹不赘述。越共中央的领导人,应该也是认识到了这个错误的实质,才会派出主持书记处的常委作为特使,直接到中国与中共的领导人进行对话,交换意见,达成共识。这是完全正确的处置。但正因为这是正确的处理,才使得越南内部的一些人,以发信的方式,表达自己的意见。可以肯定,这封信的内容,是严重违反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,意在挑战越南的根本制度的。相信这不会直接在越南内部引起大的风波,但却切实提示了越南可能被和平演变的危险。那么,中国应该如何在新的形势下,规划对越南的基本策略呢?进而言之,中国应从越南的现状,记取什么样的教训呢?
三、简析中国的对越策略
经上述分析,我们可以明确,越南现在对外政策的摇摆,是其内部的对于国家发展道路的迷茫的外在反映。对此,我们既不应掉以轻心,也不应做出不适当的估计,而是要保持定力,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,做出恰当的判断,实行正确的策略。
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,在当前的形势下,没有单纯的中越之间的,国家关系或党际关系,只有在中国和平崛起,美国重返亚太,遏制中国的背景下的,中国与越南的某些势力的直接的冲突,以及与另一些势力的合作的关系。必须认识到,今天中国与西方的斗争,以及合作,都涉及到了基本的国家体制、发展道路的对比、较量。我们不仅要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“三个自信”,更要帮助越南这样的,与中国的制度体制、基本路线比较接近的国家,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,挫败内外势力的和平演变的企图,帮助其强化对自己的根本制度、基本路线的“三个自信”。试想,如果连中国周边的,与中国在制度和路线上接近的国家,都不能保持稳定,实现发展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如何能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性、有效性?如何能打破广大发展中国家,对西方鼓吹的“共识”的迷信,树立起对中国的发展道路、发展前景的信心?没有这种思想上的一破一立的效应,中国如何能带动发展中国家,改变不合理的世界秩序,为世界,首先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,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,得到最大程度的资源的优化整合,实现共同发展的机遇?
因此,中国应坚定支持越南党内的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主张,积极加强与越南的经贸、文化、政治交流,包括党际的交流、对话,互相鼓励,及时沟通,堂堂正正地开展一些斗争。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,对越南内部的正确路线的支持,不等于放弃涉及到现实的国家利益的斗争。可以肯定,只有我国坚决进行国家利益层面的,针锋相对的斗争,才能使越南内部的正确路线,得到现实的强有力的支持,才能使越南整体上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。近五个月来的斗争,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同时,应该切记,中国绝不能直接卷入越南内部的权力、路线斗争。我们要在各方面,从外部发挥作用,使越南以自己的理性做出判断,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。这样,才不至于陷入对越南的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的,费力不讨好的无限度的义务,而能真正使越南沿着正确道路,自力更生,与中国实现互利共赢。这是在务虚的层面应有的认识。
具体的务实的行动,就是要继续加强在南沙的一系列斗争,以实际行动,切实打消越南方面的一些幻想。同时,也要适时地把一些在中国已经因要素成本上升,利润逐渐摊薄的产业,主要是一些生产线,向越南有序转移。这个过程,应加强政府对投资的引导、协调、服务和保护,以此使中国自身的资源,特别是西南地区的一些产业,得到更合理的布局,也在越南内部,以经济手段发展出切实可靠的亲中势力。
就越南的现状,我国也应记取相应的教训。最根本的,就是要始终保持、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,在实践中不断教育党员、干部和人民群众,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“三个自信”。在社会利益多元化不断发展,中国与西方的人流、物流,特别是信息流迅速交流的背景下,不应再要求所有人都坚持正确思想的指导。但是越是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,越要使党员干部,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,保持政治上的清醒,不断强化政治定力。同时,还要保证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核心力量,也是捍卫国家的基本制度、党的基本路线的最坚强的力量的人民军队,始终保持政治上的绝对纯洁,绝对忠诚,绝对可靠。没有这样一支政治上真正合格的人民军队,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,就没有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可言。25年前的政治风波,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全军官兵,特别是参加首都部分地区戒严的部队,真正发挥了共和国卫士的中流砥柱的作用。这与后来苏联发生的事情,形成鲜明的对比,也决定了中苏两国的国家命运的根本不同的结果。而要保持人民军队的“三个绝对”,就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,对各级官兵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、合理性、有效性的,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宣传教育。
金灿荣教授曾经总结:在亚洲,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和中国比耐心。我们可以认为,中国的耐心,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发展道路的自信和坚持,对亚洲各国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,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的。这种自信,应该成为我们分析和处理中越关系的战略定力和智慧的源泉。推荐:www.shusongdai126.com
- 上一篇:越南女逆袭美国梦:她靠化妆27岁登上福布斯排行榜
- 下一篇:没有
相关文章